十五運會“黑科技”揭秘!130多款高科技產品點亮體育盛會
11月19日,十五運會廣東省執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科技賦能十五運會相關情況。會上,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高科技產品展示專班副組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夏奇峰介紹,省科技廳牽頭組建高科技產品展示專班,協同廣州、深圳等地市賽區遴選了130多款高科技產品,涵蓋了“技綻開幕、智慧場館、賽事保障、科技助殘”四大“核心場景”,全方位、多維度地構建起“科技賦能體育”的廣東范式。
以科技為重要支撐
全方位賦能開幕式
從“源火”火種采集,到機器人火炬手,再到開幕式上機器人奏響千年禮樂,本屆全運會科技感拉滿,成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的“秀場”。
采集十五運會“源火”火種的遙控潛水器“海馬”號,由廣東省自主研發,已經成功完成700多次科考下潛任務。夏奇峰指出,這一“深海取冰、燃冰成炬”的創舉背后,是廣東省高端無人深海探測裝備、戰略性清潔能源、超深海海底燃燒等新產品、新技術的有機交互,是科技與體育、海洋文化與綠色低碳理念的深度融合。
廣東作為國內智能機器人產業重要集聚區,擁有一批具身智能領域的明星企業。十五運會開幕式上首次采用了人形機器人“群體協同”奏響了千年禮樂,并在國際象棋、拳擊比賽中化身為“頒獎助理”,而“0號火炬手”則由深圳企業打造的全球首個5G-A人形機器人火炬手“夸父”擔任。
此外,在開幕式上,一眾前沿科技元素沉浸式交互呈現,電光水霧模擬的“科技火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運動會吉祥物動畫、裸眼3D、全息投影……每一處細節都彰顯了科技創新的力量。
助力“智慧場館”建設
為大賽“保駕護航”
指揮調度大腦、智能照明、追光跑道等科技產品的遴選落地,充分體現了智能、綠色等關鍵詞,成為此次大賽場館建設的最大亮點。
MOC賽事智能助手,依托大模型問答技術,以數字人形象實現語音交互問答,覆蓋智能賽事百科、應急操作指導、業務語音導航等多個場景。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的微納米級被動式制冷涂層應用于全運志愿者服務站。
肇慶賽區使用的竹塑板材制成頒獎臺,用60%的廣寧竹纖維與回收塑料混合制成,不僅無需使用膠水,兼具防潮、耐用等優勢,而且賽后可以完全回收、綠色環保。
南方電網“空-地-隧”一體化無人巡檢天團、廣東移動“體育+元宇宙”3D虛擬空間、中國電信的“5G-A通感網絡”、中國聯通的“場館流量智能分發系統”等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體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與體育科技的深度融合。
高科技產品讓賽事服務
更精準、更高效、更貼心
夏奇峰介紹,緊扣觀眾、運動員、媒體記者等觀賽、參賽、拍攝的需求,圍繞科技“可感、可知、可及”的目標,省科技廳遴選了一批體現辦賽水平、增強參賽體驗、提升觀賽效果的高科技產品。從自由視角到百米級的精準氣象預報,從無人智駕出行到氫能共享單車,從智能咖啡機器人到迎賓機器人,從AI眼鏡到數字人志愿者……這些無處不在的科技力量,為賽事服務更精準、更高效、更貼心提供了加持。
“賽事自由視角系統”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對各種球類場館比賽進行全程、多角度采集,為觀眾提供自由視角觀看的全新觀賽體驗。
專為賽事開辟了多條專線的無人駕駛汽車,是全球首個基于車規級芯片實現的L4級無人駕駛產品,使用100%車規級零部件、采用全棧自研的軟件算法,對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全流程進行了自主研發,在國際市場極具成本競爭力,11月初,該企業港股上市也創下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最大規模的IPO紀錄。
突出人文關懷
彰顯科技溫度
突出人文關懷,讓無障礙大賽彰顯科技溫度,是此次遴選產品的一大特點。夏奇峰介紹,即將在12月8日開幕的殘特奧會上,除了前期媒體特別關注的“智能爬樓梯電動輪椅”“智能仿生手”“智能腦控輪椅車”“外骨骼康復機器人”“AI視障眼鏡”等一眾明星產品之外,“智能健康監測站立輪椅”也將亮相,可自由切換坐姿、半臥位、直立三種姿態,在殘特奧會多項比賽中為運動健兒們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