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澤四海 情系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走進江門
11月17日下午,“惠澤四海 情系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開幕。作為東華三院創院155周年慶祝活動,本次展覽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市博物館與香港東華三院聯合主辦。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何猷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本次展覽以香港東華三院為主線,由四個主題組成,共展出219幅歷史圖片、96件(套)珍貴展品,系統展示中國古代慈善事業發展、香港東華三院的發展歷程、海外華僑原籍安葬和江港兩地慈善事業相互聯系共同發展的歷史。
陳冀指出,本次展覽通過珍貴的史料、實物與影像,讓這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得以具象呈現,深刻揭示了“同根同源、同心同向”的文化內涵。期待以本次展覽為新的起點,進一步激活兩地合作的無限可能,推動文化事業共傳共賞、經濟合作共融共興、社會服務共建共融,讓百年情誼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

東華三院:守護海外僑胞“歸根”愿望
江門與香港地緣相接、血脈相連,慈善救濟是兩地交往的一條重要紐帶。成立于1870年的香港東華三院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尤其在為海外華人社群提供原籍安葬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何猷啟說:“在東華三院歷屆董事局中,不少成員祖籍江門,他們積極貢獻所長,回饋家鄉。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公眾能深入感受到香港和五邑地區在善業發展中互相扶持、血濃于水的情誼,向下一代傳承這份中華民族優秀文化?!?/p>
20世紀初,許多海外華人組織主動聯系東華三院,希望以其作為中轉樞紐,將逝去同胞的遺骨中轉至香港,最終護送他們葬回故鄉,完成生命最后的歸宿,其中不少逝者的家鄉為江門五邑。美國華僑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吳瑞卿說:“我覺得落葉歸根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當年眾多華僑華人出洋謀生,希望賺到錢后能回饋家鄉。雖然他們生時不能回去和家人團聚,但死后能回歸家鄉,也算是完成了他們的心愿。”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程美寶表示:“我們通過歷史研究以及舉辦展覽,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他們的先輩落葉歸根的心愿,無論是生前或是死后,想要完成心愿,背后都要經過許多組織和個人參與。希望更多年輕人在看完此次展覽后,能更深入了解到香港與他們的家鄉以及海外的關系?!?/span>
江門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學生鄧芷晴說:“很高興能參加本次參觀活動,讓我感受到香港與江門兩地之間的深厚情誼。作為一名江門五邑學子和一名旅游專業學生,我會努力講好東華三院與江門五邑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到兩者背后的情感紐帶?!?/p>
記者:周凱銘
編輯:陳珊迪
二審:艾曾
三審:李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