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嶺南田野到世界餐桌,新會陳皮走出國門!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新會陳皮自古便是藥食同源的瑰寶。截至2024年,新會柑種植面積達14.3萬畝,年產新會柑18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高達261億元,成為江門乃至廣東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如今,這縷源自嶺南的香韻,正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我們一直都很想將我們的陳皮出口到海外,讓新會陳皮被更多人看見、認識和品嘗,但我們是小商戶,從來沒有出口的經驗,一想到出口的流程可能會很復雜,就感覺無從下手?!苯T市新會區華創柑橘莊園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如學說。

為消除陳皮出口商戶的“顧慮”,江門海關所屬新會海關關員主動服務農戶與企業,對陳皮實施“果園備案—合規出口—快速通關”全流程指導服務,編撰出口通關指南,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農戶辦理企業備案、資質注冊登記和延續工作,引導企業完善管理、規范經營,打破了企業“出口難”的思維定式。
“去年采摘季,我關指導企業采摘鮮果約400萬斤,預計今年可采摘鮮果1000萬斤。”江門海關所屬新會海關綜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林麗娟說。據海關統計,“十四五”期間,在海關備案的種植場從18家增加到66家,以陳皮出口為主的外貿企業從4家增加到25家。
走進位于江門新會的陳皮村,首先聞到的就是陣陣柑皮香味,各種與陳皮相關的文創、食品、商店琳瑯滿目。再往里走,是陳皮村的廠房,一車車新會柑被運到工人面前,工人們逐一進行開皮、晾皮、翻皮、烘干等工序,然后將柑皮分別裝箱,最后在箱上貼上陳皮的一張專屬二維碼,進倉庫存放陳化。
“這張二維碼就是陳皮的‘身份證’。掃一掃碼,這箱陳皮的產區、采摘時間、檢測報告就一目了然,讓消費者無需再擔憂‘工業皮’‘外地皮’以次充好等情況。”新會陳皮村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吳秀文說。
“二維碼”是對陳皮品質的溯源,得益于新會海關與企業攜手打造的全鏈條溯源體系,確保陳皮產地正宗、品質優良、源頭可溯,讓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會陳皮以“看得見”的品質,贏得國際市場信賴。

近年來,新會陳皮出口的產品種類日益豐富,附加值進一步提升?!拔谊P不斷研究完善陳皮、鮮果、柑普茶等多元產品出口備案指引,以‘一企一策’精準幫扶陳皮生產線,并將服務貫穿于備案、生產、查檢、通關每一個環節,推行‘提前申報’‘預約通關’等便利措施,協調解決企業的各類通關疑難,實現陳皮出口‘零延時’。”江門海關所屬新會海關企業管理科科長丘錦堂說。
江門海關用全鏈條的貼心服務,助力新會陳皮走出田間地頭,登上了世界餐桌茶席。據統計,今年1—10月,江門海關監管陳皮及其制品出口530噸,同比增長14%。


